当盯上e基据泄你的因数黑客露警示录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数据安全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23andMe最近的这次数据泄露事件着实让人心惊肉跳。这家全球知名的基因检测公司最近证实,黑客利用"撞库"这种老套但有效的攻击方式,窃取了大量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 让我来解释下这个"撞库"攻击是怎么回事。想象一下,很多人习惯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黑客们就抓住这个漏洞,把从其他网站泄露的账号密码"回收利用",像拿万能钥匙一样挨个试开其他平台的账户门锁。23andMe初步调查显示,黑客很可能就是这样得手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泄露似乎特别针对德系犹太裔用户。黑客们在暗网上大肆叫卖这些数据,价格从1美元到10美元不等,跟卖白菜似的。据BleepingComputer报道,泄露的数据包罗万象——从你的全名、生日到基因血统分析结果,应有尽有。 我特别想强调一点:DNA数据泄露可比信用卡被盗严重得多。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早在2021年就警告过:"你的DNA是独一无二的数字遗产,它承载着你整个家族的秘密。"信用卡丢了可以补办,但DNA信息一旦泄露,影响的不仅是你自己,还可能波及你的亲戚甚至子孙后代。 记得我采访过的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普通数据泄露就像丢了家门钥匙,而基因数据泄露则相当于把整个家族的族谱和医疗档案都拱手让人。 23andMe声称系统未被直接攻破,但这次事件还是暴露了基因行业的隐私保护短板。这家拥有1400万用户基因数据的公司,现在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数字化时代,连最私密的基因信息也不再安全。 我个人建议所有基因检测用户:立即开启双因素认证!这就像给你的数字基因库加装第二道防盗门。同时要养成每个网站使用独特密码的好习惯,别让黑客有机可乘。 据统计,2022年平均每秒就有10个账户数据被泄露。在这个数据裸奔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毕竟,当黑客连你的DNA都想偷的时候,我们真的该好好思考:数字时代的隐私底线到底在哪里?黑客的"钓鱼"把戏:利用老密码撬开新大门
DNA数据:比信用卡更危险的"数字遗产"
行业警示:基因隐私保护的紧迫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位刑事律师的真实办案手记:当虚拟货币遇上非法经营罪
- 比特币牛市真的要来了?链上数据透露这些关键信号
- 加密市场周报:灰度再出招,SEC穷追不舍,SBF家族丑闻持续发酵
- Gensyn:Web3与AI碰撞出的下一个万亿机遇
- 比特币和以太坊走势分化: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加密市场
- SEC掌门人警告:政府若停摆,加密监管将陷入半瘫痪状态
- Gemini与DCG撕破脸:一场关于债权人权益的拉锯战
- 加密寒冬持续肆虐:这些明星项目为何纷纷倒下?
- FIL暴跌背后:老韭菜的深度思考与实战经验
- 区块链互通新纪元:零知识证明如何重塑跨链生态
- 加密货币交易手记:当比特币和以太坊玩起跳格子游戏
- 比特币周线触底反弹信号:寒冬结束还是短暂喘息?
- 11月17日市场观察:通胀降温与降息预期下的加密市场走向
- OP-Rollup的挑战机制:一场没人观看的安全表演?
- Worldcoin:一场重塑全球财富分配的革命性实验
- 数字货币市场的惊险过山车:是泡沫破裂还是中场休息?
- LTC、AVAX、TAO关键点位解析:当前市场该如何布局?
- 从坚决抵制到主动拥抱:音乐巨头的AI真香定律
- 比特币或将迎来历史性突破:2024年初或将改写价格神话
- 2024年牛市将至:AI时代下Filecoin的逆袭之路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