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的尴蜜的太强甜境技术尬处成了反而负担

的尴蜜的太强甜境技术尬处成了反而负担

2025-09-27 04:36:35 [节点] 来源:链世财经

科技圈最近上演的"奥特曼去哪儿"大戏虽然落幕了,但OpenAI的烦恼可一点没减少。说来有趣,这家公司现在最大的困扰不是技术不够强,而是恰恰相反——技术太强了。

微软的"两面派"策略

大家可能不知道,就在今年9月,微软研究院的负责人Peter Lee悄悄启动了一个秘密项目——打造OpenAI的替代品。这消息要是放在半年前,估计谁都不信。毕竟微软今年刚给OpenAI追加了100亿美元投资,还调集了整个研究院的精英全力支持GPT-4落地。但商业世界就是这么现实,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

最讽刺的是,微软这个举动并非因为OpenAI不行了,反而是因为它太行了。OpenAI最新研发的Arrakis项目(一个稀疏模型技术)一旦成功,就能让AI推理成本大幅下降。这本来是好事,但微软显然意识到:与其永远依赖别人,不如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这不,11月的Ignite大会上,微软就把Bing Chat改名叫Copilot,功能和ChatGPT越来越像。

AI界的"兰博基尼困境"

OpenAI现在就像个只生产顶级超跑的厂商,问题是市场需要的是更多经济适用车。举个例子,GitHub Copilot每个月要为重度用户倒贴80美元,这谁顶得住啊?

我认识一位创业者,他的公司Summarize.tech做音视频内容摘要,有20万月活用户。最初用GPT-3.5时,每月要花2000美元。后来换成开源的Mistral-7B,成本直接腰斩,用户却完全感觉不到差别。这就像你叫个外卖,商家非要派辆兰博基尼送货,成本能不爆炸吗?

这种情况在业内很普遍。Salesforce、Wix这些OpenAI的早期大客户,现在都在找更便宜的替代方案。OpenAI也意识到了这点,最近推出的GPT-4 Turbo直接降价1/3,但11月的管理层闹剧又让这个补救措施大打折扣。

开发者的两难选择

有趣的是,对个人开发者和小公司来说,OpenAI依然很有吸引力。为什么?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开发者说的:"用OpenAI就像开现成的跑车,用开源模型就像自己组装汽车。"

在Reddit上,很多小团队把自己的产品叫做"包装纸"——因为他们只需要给GPT模型套个UI界面,再找个合适的应用场景就能赚钱。OpenAI提供的LoRA技术也让模型微调变得简单,不像开源模型那样需要海量数据。

但大公司就不同了。他们要深度定制时,面对GPT-4动辄200万美元的定制费,换谁都得掂量掂量。更别说像微软这样的巨头,自己的计算请求就足够多,根本不需要和别人拼单省成本。

理想主义与商业化的拉锯战

最讽刺的是,OpenAI最初压根没想赚钱。今年3月,当时的OpenAI总裁Brockman还说商业化"不符合我们的DNA"。但现在呢?公司规模从几十人膨胀到700多人,科学家们也得还房贷啊。

马斯克最近吐槽说:"我们成立了个组织来拯救亚马逊雨林,结果它开始砍树卖木材了。"这话虽然刻薄,但也点出了OpenAI的困境:到底是要保持理想主义研究机构的纯粹,还是要拥抱商业化的现实?

这次管理层地震后,OpenAI显然做出了选择。但摆在面前的问题依然棘手: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不让高昂的成本吓跑客户?这个"甜蜜的负担",恐怕还要困扰OpenAI很久。

(责任编辑:更新)

推荐文章
  • 2025年9月:区块链圈子的疯狂与理性

    2025年9月:区块链圈子的疯狂与理性 早上起床刷手机,区块链圈子里又炸开了锅。美国M2货币供应量突破22万亿美元大关,这个数字让我不禁咂舌 - 这印钞机开得是不是有点猛啊?难怪现在大家都急着找抗通胀的资产,比特币这种稀缺品自然成了香饽饽。说起比特币,维珍邮轮这个操作挺有意思。现在连豪华邮轮都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了,看来数字货币正在悄悄渗透高端消费市场。我有个做私募的朋友说,他们圈子里现在讨论最多的就是怎么把比特币纳入资产配置。不过说实话... ...[详细]
  • GameFi代币即将引爆:2024年或将迎来百倍暴涨潮

    GameFi代币即将引爆:2024年或将迎来百倍暴涨潮 作为一个在游戏和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不得不说,GameFi正处在一个极其微妙的转折点上。最近和几个VC朋友喝酒时,他们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2024年很可能是GameFi代币爆发性增长的关键年份。GameFi的黄金机会还记得当年Axie Infinity($AXS)从默默无闻到暴涨1000倍的传奇故事吗?说实话,我当时因为犹豫不决错过了第一波机会,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遗憾。但好消息是,目前整个... ...[详细]
  • 市场狂欢背后:这轮行情究竟能走多远?

    市场狂欢背后:这轮行情究竟能走多远? 最近的市场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看着大饼姨太一路高歌猛进,我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开始坐不住了。作为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这波行情的本质。疯狂的行情让人措手不及说实话,这十天来的行情走势连我这个老韭菜都觉得不可思议。大饼从25000美元直奔35000美元,昨天单日就暴涨近6000美元,这哪是牛市啊,简直就是"疯牛"!现在各大媒体都在高喊"牛回来了",甚至有人开始预测要直接突破69,... ...[详细]
  • 加密市场日报:HashKey重磅推出HSK代币,NFT交易热度不减

    加密市场日报:HashKey重磅推出HSK代币,NFT交易热度不减 今天的加密市场真是热闹非凡!香港合规交易平台HashKey刚刚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他们即将在11月1日11:11这个颇具仪式感的时刻发行ERC-20平台代币HSK。作为一名密切关注合规交易平台发展的业内人士,我觉得这个时间选择相当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在玩数字彩蛋呢?市场数据速览先来看看DeFi这边的表现:总市值维持在518亿美元左右,24小时交易量冲到了41亿美元。说实话,这个数字比我预想的要好... ...[详细]
  • IC Ghost:当MEME币遇上社区自治,ICP生态能否借此翻身?

    IC Ghost:当MEME币遇上社区自治,ICP生态能否借此翻身? 最近在ICP圈子里,大家都在热烈讨论一个叫IC Ghost的项目。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从业者,我不得不说这个项目确实有点意思。不像那些只靠炒作和名人站台的MEME币,IC Ghost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道路 - 社区自治。为什么ICP需要一个"幽灵"?记得去年夏天,我和几个ICP开发者聊天时,大家都感叹生态太沉闷了。除了DeFi就是NFT,缺乏趣味性。IC Ghost团队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详细]
  • 比特币减半:一场供需关系的金融实验与传统资本的碰撞

    比特币减半:一场供需关系的金融实验与传统资本的碰撞 作为一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比特币减半这件事总是能引起我特别的兴趣。记得2016年第一次减半时,圈子里议论纷纷,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但等到2020年第二次减半后,市场反应却让不少人大跌眼镜。这种每四年一次的"数字黄金"供应量减半机制,本质上就是在进行一场宏大的经济实验。减半效应的真实面貌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看待减半效应要像看待天气预报一样,不能完全依赖历史数据。确实,前两次减... ...[详细]
  • 以太坊牛市狂飙:老玩家笑了,新用户去哪了?

    以太坊牛市狂飙:老玩家笑了,新用户去哪了? 最近打开行情软件,以太坊的K线图简直让人心跳加速!ETH价格一路高歌猛进,让不少持仓半年的老玩家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有意思的是,这场狂欢似乎并未吸引太多新人入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行情分析:老韭菜的春天来了作为一个关注币圈多年的老油条,我不得不说以太坊这次的表现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从日线图上看,这轮行情已经累计上涨了13%左右,虽然这两天稍有回落,但对比之前的涨幅简直就是毛毛雨。目前ETH... ...[详细]
  • 科技赋能未来:英飞凌如何用芯点亮低碳数字革命?

    科技赋能未来:英飞凌如何用芯点亮低碳数字革命? 上周在深圳,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英飞凌2023大中华区生态创新峰会,这场被业内称为OktoberTech的科技盛宴着实让人大开眼界。记得刚走进会场时,就被入口处的智能传感器震撼到了——它不仅能精准识别每位来宾,还能实时监测场内二氧化碳浓度,这种科技感十足的体验瞬间让我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一场关于未来的头脑风暴会议现场的气氛热烈得让人想起沸腾的硅片。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总裁潘大伟在演讲中那句"未来十年... ...[详细]
  • Circle十年沉浮录:一位稳定币先驱的深度思考

    Circle十年沉浮录:一位稳定币先驱的深度思考 作为区块链行业的资深观察者,我最近有幸聆听了Circle创始人Jeremy Allaire的深度分享。这位稳定币领域的开拓者坦诚地回顾了公司十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在今年3月硅谷银行(SVB)危机期间,他们经历了堪称创业以来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当时USDC一度脱锚,整个行业都屏住了呼吸。从创业初心到行业标准Allaire的讲述让我想起了五年前USDC刚问世时的场景。那时"稳定币"这个概念还很新,很多人... ...[详细]
  • 加密世界的江湖风云录:我在熊市中的深度观察

    加密世界的江湖风云录:我在熊市中的深度观察 一、长期价值的坚守与转变老话说得好,币圈一天,人间一年。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里,我发现长期价值就像武林中的少林派——根基稳固,而短期热点则像五岳剑派,各领风骚几个月。比特币这位武林盟主的地位依然无人能撼动,但有意思的是,明年4月的减半大戏似乎没以前那么引人注目了。记得2018年那会儿,矿工们每天卖多少币都能上头条,现在大家都在讨论ETF能不能过审。这说明什么?供给端的故事讲完了,现在大家都在盯着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