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绝地反的汇卫战日元击一场已久迟到率保
最近日元这波贬值真是让人揪心。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日本经济的老观察员,我见证过太多日元的大起大落。眼下美日汇率再次逼近151.77的历史高位,不禁让人想起去年那个惊心动魄的顶点。但这次情况似乎有所不同——日本这个"全球鸽王"终于要收起翅膀了。
日元的前世今生:一部经济史的缩影
说起日元汇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那会儿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美国硬是拉着几个大国联手压低美元,三年内日元直接翻倍升值。这段历史总让我想起一个暴发户突然被要求"捐款"的感觉。
1990年代那场泡沫破裂更是刻骨铭心。当时我在东京工作,亲眼目睹股市崩盘后写字楼里那些撕毁合同、抱头痛哭的上班族。日本央行把利率从2.5%猛提到6%的操作,现在看来简直是经济自杀。但说实话,当时的决策者可能也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
黑田的"魔法棒":从QQE到YCC的奇幻漂流
说到安倍经济学,不得不提黑田东彦这位"金融魔术师"。2013年他刚上任时,我看着那套QQE政策简直目瞪口呆——每年印钞80万亿日元?这数字比我老家一个省的年GDP还多!更夸张的是2016年搞出负利率,我的日本同事开玩笑说"现在存钱还要倒贴银行"。
但最绝的还得是YCC这个"金融黑科技"。记得2016年9月那个晚上,我盯着彭博终端上的公告反复看了三遍——"固定利率无限量购债"?这不就是开挂吗?难怪当时市场一片哗然。这些年YCC区间从±0.1%一路放宽到±0.5%,再到现在的1%,就像温水煮青蛙,每次调整都让市场措手不及。
植田的"太极推手":货币政策中的东方智慧
今年10月31日那场议息会议特别有意思。植田和男的讲话简直就是"打太极"的教科书案例——说1%不是上限但又没说放开YCC,这让我想起日本茶道里"一期一会"的哲学。明眼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给YCC挖了个后门,但人家就是不明说。
说实话,我很理解日本央行的谨慎。去过东京银座的朋友都知道,那里高档餐厅的价格三十年没怎么变。这种根深蒂固的通缩心理,就像老房子的霉味,不是简单加息就能解决的。我认识的一位日企高管说:"我们这代人从没经历过通胀,现在突然说要加息,感觉就像让鱼学爬树。"
通胀来了:这次真的不一样?
最近去日本超市发现个有趣现象:连最顽固的711饭团都涨价了!官方数据显示核心CPI突破2%,这可是1991年以来头一遭。更让我惊讶的是"春斗"要涨薪5%的消息——要知道过去20年日本工资就像被施了定身术。
岸田政府这次17万亿日元的刺激计划也够狠。算下来相当于每个日本人能分到13万日元,这要放在以前,肯定会被骂"乱撒钱"。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我看到很多分析师都在讨论"日本经济可能真的要翻身"。
套息交易的黄昏?
说到"渡边太太"们,这群日本家庭主妇可是金融界的传奇。她们用日元低息贷款去炒外汇的故事,比《半泽直树》还精彩。但现在情况可能要变了——如果日债收益率继续上升,这些"金融主妇"会不会集体撤退?
我查了最新数据,发现个有趣现象:虽然日债收益率涨了70个基点,但日本投资者反而在疯狂买美债。这就好比明知利率要涨还去存定期,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中金的分析倒是提醒了我——可能大家都在赌美债收益率见顶。
拐点将至:美元日元的攻守易位
现在市场最关心的就是:美日汇率这个双顶形态会不会真的形成?从技术面看,151.94就像一道魔咒,两次都没能突破。再加上美联储可能暂停加息,而日本央行正要转向,这场持续两年的贬值大戏很可能会迎来反转。
作为一名老交易员,我想说的是:市场转折往往发生在所有人都不信的时候。就像2012年没人相信安倍经济学能成功一样,现在大家都在怀疑日本能否真的走出通缩。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可能真的不一样了。毕竟,连711的饭团都涨价了,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责任编辑:政策)
-
加密货币圈这几天可真是炸开了锅!作为从业多年的老韭菜,我亲眼见证过无数次市场震荡,但这次门罗币的遭遇还是让我惊掉了下巴。谁能想到,一个60亿美元市值的"隐私币之王",居然被一个市值不到3亿美元的小项目给拿捏了?这场攻击来得并不突然其实业内老鸟们早就嗅到了火药味。7月底开始,各大论坛就疯传QUBIC矿池要对门罗币下手。当时我还半信半疑,觉得这可能又是一次虚张声势的市场炒作。但8月12日慢雾发布的那条... ...[详细]
-
最近的市场走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大饼在冲击27400美元附近后果然出现了回落,而以太坊则在1670美元附近测试着关键趋势线。作为一名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想分享下我对当前盘面的看法。加息会议前的市场博弈距离周四凌晨2点的加息会议只剩40小时了,换算成四小时K线就是10根。根据我的经验,这种关键节点往往会出现剧烈的波动行情。记得去年12月加息会议时,市场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过山车"行情,价... ...[详细]
-
说实话,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加密世界里淘金,简直就像在热带雨林里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城。我还记得2017年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时的情景 - 当时看着账户里5000美元的本金,做梦都想不到五年后能达到百万级别。但这绝对不是靠运气,而是一套经过实战检验的投资哲学。百万美元的关键一步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滚仓!没错,就是这种看似简单但需要极强纪律性的策略。当我第一次用这种策略在2019年熊市... ...[详细]
-
上海外滩的风里飘着区块链的气息——2023万向区块链峰会的召开让这座金融之城再次成为科技焦点。作为参会者之一,我有幸见证了这场思想碰撞。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等重量级人物的出席,为这场盛会增添了不少份量。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CertiK首席安全官李康教授在"Web3基石:安全与隐私"圆桌上的真知灼见。Web3的青春期烦恼记得李教授开场就用了个很形象的比喻:现在的Web3就像个... ...[详细]
-
大家好,我是币圈老司机老王。今早喝着咖啡看盘时,发现昨天晚上的行情真是精彩纷呈啊!比特币就像是打了鸡血似的,硬生生把116000这个关键点位给突破了,现在正在117600附近徘徊。这种走法,跟大前天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比特币:多头狂欢进行时还记得我昨天说的吗?当时我就提醒过各位,只要116800这个"天花板"被捅破,比特币就能飞得更高。现在这个条件已经满足了,多头们的狂欢派对看样子还要继续开... ...[详细]
-
最近的市场走势真是让人既期待又忐忑。比特币虽然偶尔展现出强势的一面,但整体来看就像个在健身房里举铁的新手,反复试举却始终难以突破26800美元的"重量级"门槛。要我说啊,与其盲目追高,不如耐心等待更好的进场时机。更令人担忧的是稳定币供应量这个"晴雨表"。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市场上还有1660亿美元的稳定币在流通,如今却缩水到1300亿左右。这就像看着自家鱼塘里的水一点点流走,虽然偶尔有几场小雨(比如E... ...[详细]
-
说到交易,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想想看,要是没有交易,我们现在可能还在以物易物,用五只鸡换一头羊呢!交易的本质,说白了就是各取所需的艺术,但要把这门艺术玩好,还真得掌握几个硬核法则。1. 敢赌才会赢:小投入大回报的哲学记得我刚入行时,遇到一位华尔街回来的老前辈。他抽着雪茄跟我说:"年轻人,交易就像德州扑克,不想下注就别想赢。"这话糙理不糙。"以小搏大"的精髓就在于,用可控的风险去追... ...[详细]
-
记得2022年9月15日那天,整个加密圈都屏住了呼吸。以太坊终于完成了那个被称为"合并"的壮举,就像看着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在不影响乘客的情况下切换了轨道。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次升级带来的改变远超预期。通缩效应与环保红利合并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ETH供应的戏剧性收缩。想象一下,原先每天有13500个新ETH像自来水一样流入市场,现在这个数字骤降到2300个左右。更令人惊喜... ...[详细]
-
最近在比特币Ordinals圈子里,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递归铭文这项技术革新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领域发展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可能是今年以来比特币生态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记得6月12日那天,当Raph在Github上宣布这项更新时,整个社区都沸腾了。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ERC-721标准刚刚问世时的场景——新的技术标准往往能开启一个全新的可能性世界。为什么说递归铭文如此特别?想象一下,就像... ...[详细]
-
马斯克的疯狂赌注:脑机接口首次人体试验背后的商业野心与技术挑战
说到埃隆·马斯克,这位科技狂人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刚读完《马斯克传》的我不禁在想:这家伙要么是个天才,要么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从特斯拉到SpaceX,再到现在的Neuralink,他每个项目都像是在挑战人类认知的极限。梦想还是妄想?记得第一次听说Neuralink时,我正喝着咖啡刷新闻,差点把咖啡喷在键盘上——在大脑里植入芯片?这听起来简直就是科幻电影的桥段。但马斯克就是有这种本事,把最天马行空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