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百谜万美为何比特币牛日,退场集体元横清之市冷散户
说来有趣,这一轮比特币涨价潮总给我一种"少了点什么"的感觉。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加密市场起伏的老玩家,我清楚地记得2017年那会儿,连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能跟我侃上几句区块链。但现在呢?比特币价格稳稳站在10万美元上方三个多月了,身边却安静得像个图书馆。 还记得那些疯狂的日子吗?出租车司机边开车边看K线图,远房亲戚突然热情地打电话请教"挖矿"是什么,连幼儿园老师都在问要不要囤点狗狗币。如今这些景象全都消失了。上周我在理发店排队时,听到的都是"Labubu盲盒又出新款了"这样的闲聊,而不是"比特币还能涨多久"。 说来讽刺,现在的市场环境明明更成熟了——比特币ETF获批、华尔街大佬纷纷站台、连退休账户都能合法配置加密资产了。但正是这种"正规化",似乎让散户觉得这个游戏不再属于他们。我认识的一个90后投资者小张说得很直白:"现在比特币都变成养老基金的投资品了,还有什么意思?" 仔细想想,散户的缺席其实情有可原。两年前那波暴跌让太多人血本无归,我朋友圈里至少有五六个发誓"再也不碰加密货币"的人。这种心理创伤在投资界被称为"伤痕效应",就像被开水烫过的孩子看见水壶就躲。 更耐人寻味的是,尽管比特币技术面持续向好——200日均线稳稳站在10万美元上方,这可是传统技术分析中的黄金买入信号——但散户们似乎完全无视这些专业指标。他们的态度很明确:这次狂欢,我们选择旁观。 不得不说,眼下的比特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就像当年个人电脑让位于云服务一样,加密货币的世界也在从"散户主导"转向"机构为王"。上周一位华尔街的朋友跟我打趣说:"现在买比特币的人都穿着定制西装,而不是印着'to the moon'的T恤。" 这种转变其实早有预兆。去年美国政府批准比特币现货ETF时,我就预感到游戏规则要变了。毕竟,让普通投资者通过401k养老金账户配置比特币,这放在五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当加密货币成为主流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当初吸引早期信徒的那种"颠覆传统"的魅力,也就慢慢消失了。 作为一个见证比特币从极客玩具成长为机构资产的老玩家,我对这种变化心情复杂。一方面为行业的成熟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怀念那个充满草根智慧的疯狂年代。不过话说回来,金融市场的进化不就是这样吗?总有人来,也有人走,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散户的热情去哪儿了?
伤痕效应在作祟
机构时代的来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深夜复盘:我是如何在9.11这天精准做空以太坊的
- 迷因币狂欢背后:狗狗币和柴犬币的情绪过山车
- 让项目脱颖而出的三把金钥匙:媒体、广告与包装的艺术
- 比特币鲸鱼疯狂扫货背后:市场正在酝酿什么?
- 9月14日比特币/以太坊行情深度解析:市场正在酝酿新机会
- 加密大佬Do Kwon的全球逃亡记:从400亿美元崩盘到黑山监狱
- 加密货币新纪元:长城云数如何抢占香港政策红利?
- 10月26日数字货币合约实战手记:当老司机遇上倔强韭菜
- 稳定币如何在亚洲金融市场开疆拓土?香港峰会大咖这样说
- 比特币冲高回落:是时候歇歇脚了
- 香港数码港掌门人更迭之际,Web3未来将何去何从?
- MOBOX联手P12:当区块链游戏遇见全民创造时代
- 市场恐慌蔓延,空头趋势持续发酵
- 香港数字新政:科技赋能城市发展的新蓝图
- 10月26日比特币走势观察:震荡行情中的机遇与风险
- 投资决策中的傲慢与偏见:从京东错失看加密市场的估值迷思
- 2023日照钙博会:一次不容错过的行业盛会
- 昨晚这波行情简直不要太爽!以太空单精准狙击50点利润
- 以太坊跌破1800美元:危机还是机遇?
- 10月25日行情分析:ETF消息又玩狼来了,稳健交易策略分享
- 搜索
-